早在1935年科學家麥凱就有觀察到,減少食物的攝取量可以增加老鼠的壽命。其實研究人員減少老鼠食物卡路里的結果是,老鼠通常在三個小時內把食物吃光光;所以老鼠變成一天只吃一頓而已,斷食長達21小時。那麼限制卡路里造成的長壽效果是否是因為斷食所造成的?2019年美國衛生研究院的老齡研究所進行一個研究,他們不減少食物的卡路里,但是把一天的飲食全部一次拿出來給飼養的動物吃,發現牠們通常會在8-12小時之內把食物吃光,所以還是斷食12-16小時之久。以這種一天一餐的方式餵食老鼠,結果發現真的能夠改善健康和延長壽命。
斷食鍛煉細胞,二周見效保心腦不老
2019年12月出刊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就有一篇論文討論斷食對健康的益處。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在這篇醫學論文清楚的列出,斷食能夠增加細胞抗氧化的能力、DNA修復的能力,以及減低發炎程度。在動物實驗中也發現這種飲食方法能夠提高組織修復的能力,因此可以保護腦部、心臟、肝臟和腎臟受到缺氧傷害的影響。斷食可以減少腫瘤的發生以及在癌症化療中保護正常細胞減少傷害。此外,使用這種飲食也能夠改善血壓、血脂和血糖。在採用這種飲食二到四個星期後,就可以明顯地看到心血管健康的改善。
斷食啟動細胞修復,諾獎背書證健康效益
在停止了這種飲食方法幾個禮拜後,改善的成果也就跟著消失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在這篇論文中也有解釋為什麼斷食會有這個現象:因為當外界的營養和卡路里中斷時,細胞會處於修復的模式,此有益於健康。相反地,當外界不乏於營養和卡路里時,人體的細胞就處在生長和複製的模式,沒有機會修復。這裡所謂的修復模式就是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教授長期研究的自體吞噬。他的研究發現,禁食可讓細胞透過自體吞噬的方式把受損的蛋白分解作為能量用,而有助於健康。大隅良典因此獲得 2016 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一日一餐新健康,細胞修復好時光
根據上述科學的理論,一天僅需進食一餐,將所有營養攝取集中於此,有助於體內細胞修復與更新。相對於少量多餐,這種飲食方式防止了細胞持續處於生長與複製階段,從而沒有時間進行自我修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強調,每天應保持14到18小時的斷食期以促進健康,這時血中的酮體濃度會適度增加,幫助身體維持正常運作,即便在長時間斷食後也不會出現血糖過低的情況。這破除了正常成年人一天多餐是較佳選擇養生觀點。
不餓的秘訣,原始飲食法,飽足感加倍來
酮體是一種非常好的能量來源,即便斷食不會導致頭昏無力,但是不會餓嗎?當今這個社會有多少人能夠堅持一天只吃一頓呢?難道原始人有一頓沒一頓的不會餓嗎? 2015 年英國的研究發現採用原始人飲食法,餐後三個小時抽血,發現血中 GLP-1 和PYY 會明顯地升高。GLP-1(昇糖素類似胜肽)和 PYY(酪胺酸酪胺酸胜肽)這兩種腸道荷爾蒙會讓人降低食慾。顯然,原始人飲食法的確可讓人很快地得到飽足感,所以不會讓人處在飢餓的感覺中。本文取自《精準醫學:早期預防癌症,破解基因迷思對症下藥》,作者:曾嶔元,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