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孟嘗君的故事學習企業管理!李嘉誠的經營之道解密

善用智囊人物

李嘉誠。照片取自李嘉誠基金會官方臉書。 

李嘉誠身邊有三○○員虎將,其中一○○人是外國人,二○○人是年富力強的香港人。我們可以這樣來看李嘉誠管理人才結構:三○○員虎將,第一層是李嘉誠的「近臣」—核心管理層;第二層是總部與分公司的負責人,第三層則是在長實系掛職或未掛職的「客卿」。

李嘉誠年幼的時候,父親曾給他講過戰國時代孟嘗君的故事。孟嘗君門客三千,志士能人比比皆是,幾乎成為古代中國賢能的典範和化身。

孟嘗君為什麼能夠功成名就、名垂千古? 因為他深明大義,求賢若渴,對賢能之士以禮相待,並讓他們各盡所長。於是,各地身懷絕技的能人志士紛紛來投,為其獻策獻力。

李嘉誠在事業逐步發展,締造商業帝國的過程中,也效法古代聖賢的用人之法,頗有些孟嘗君的風範,他以自己的信譽和重用人才的作風吸引了許多「客卿」來為自己出謀劃策,甚至不圖報酬者也比比皆是。

可以說,李嘉誠能有後來的輝煌,「客卿」之功也是重要成因之一。在「客卿」之中,以大牌律師李業廣與當紅經紀杜輝廉的影響最大。

李業廣是「胡關李羅」律師行合夥人之一,持有英聯邦的會計師執照,是個「兩栖」專業人士,在業界聲譽甚隆。人們稱李業廣是李嘉誠的「御用律師」,李嘉誠則說:「不好這麼講,李業廣先生是行內的頂尖人物,我可沒這個本事獨包下他。」

李嘉誠說的是實話,李業廣身兼香港二十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這些公司市值總和約占全港上市公司總額的四分之一。另外,李業廣還是許多富豪的不支乾薪的高級參謀。他不是那種見錢眼開、有酬(金)必應之士,一般的大亨還請不到他。長實上市,李業廣便是首屆董事會董事;長實擴張之後,李業廣是長實全系所有上市公司的董事。僅此一點,足見二李關係非同尋常,也說明李業廣地位之顯要。

李嘉誠是個徹底的務實派,從來不拉虎皮做大旗,虛張聲勢。在香港商界,拉名人任董事是常見之事,但李嘉誠在商界的名氣較李業廣大,他沒必要這樣做,他敬重的是李業廣的博識韜略。長實不少擴張計畫,便是二李「合謀」的傑作。

李業廣甘居幕後,保持低調。

一九九一年,李業廣一飛沖天—出任香港證券聯合交易所董事局主席。

在此之前,擔任聯交所主席的有:金銀會創始人胡漢輝、股壇教父李福兆、恒生銀行卸任主席利國偉等,個個都是香港商界的風雲人物。

香港報刊在介紹聯交所新任主席李業廣的資格履歷時,稱他是「胡關李羅」律師行合夥人、長實集團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長實在李業廣及公眾心目中的分量,由此可見一斑。

杜輝廉(Philip Tose)是英國人,出身於倫敦證券經紀行,是一位證券專家。二十世紀七○年代,維高達證券公司來港發展,杜輝廉任駐港代表,與李嘉誠結下了不解之緣。一九八四年,萬國寶通銀行收購維高達,杜輝廉便參與萬國寶通國際的證券業務。

杜輝廉被業界稱為「李嘉誠的股票經紀」,是長實多次股市收購戰的「總參謀長」,並經理長實及李嘉誠家族的股票買賣。

杜輝廉多次謝絕李嘉誠邀其擔任董事的好意,是眾多「客卿」中唯一不支乾薪者。但他絕不因為未支乾薪,而拒絕參與長實系股權結構、股市集資、股票投資的決策,使得李嘉誠總覺得欠他一份厚情。

一九八八年,杜輝廉與好友梁伯韜共創百富勤融資公司(以下簡稱「百富勤」)。杜梁二人占百分之三十五股份,其餘股份由李嘉誠邀請包括他在內的十八路商界巨頭參股,如長實系的和黃、中資的中信、越秀、地產建築老行尊鷹君與里安、旅業大亨美麗華、胡應湘的合和集團等。這些商界巨頭都不入局,不「參政」,旨在助其實力,壯其聲威。

有十八路商界巨頭為後盾,百富勤發展神速,先後收購了廣生與泰盛,並分拆出另一家公司百富勤證券。杜輝廉任其中兩家公司的主席,到一九九二年,該集團年盈利已達六點六八億港元。

在百富勤成為商界小巨人後,李嘉誠等主動攤薄自己所持的股份,好讓杜、梁二人的持股量達到絕對「安全」線。李嘉誠對百富勤的投資,完全出於非盈利的幫助,以報杜輝廉效力之恩。不過,李嘉誠持有的百分之五點一百富勤股份也為他帶來大筆紅利。

二十世紀九○年代,李嘉誠與中資公司的多次合作(借殼上市、售股集資等),多是以百富勤為財務顧問。身兼兩家上市公司主席的杜輝廉,仍忠誠不渝地充當李嘉誠的「客卿」。

《明報》記者曾在採訪中問李嘉誠:「您的智囊人物有多少? 」

李嘉誠說:「有好多吧。跟我合作過、打過交道的人,都是智囊,數都數不清。例如,你們集團的廣告公司就是。」

李嘉誠所指的是發售新界的高級別墅群時,委託與《明報》有關聯的廣告公司做廣告代理商。廣告公司的人跑去看李嘉誠準備發售的建案,房子已經建好,十分漂亮,典型的歐洲風格。美中不足的是,路還沒修好,下雨天盡是泥濘。李嘉誠在發售前沒去看過,不瞭解這一情況。廣告商提議能不能等路修好,裝修好幾棟樣品屋再發售,這樣不但賣得快,售價也可更高。

「對對對! 」李嘉誠聽了連連點頭稱是,滿臉感激之情,「你們比我更聰明,我入行這麼多年,本該想到,結果還是忽略了,就照你們說的辦。」

李嘉誠馬上照廣告商的建議去辦,效果果然不錯。之後又發售大坑龍華花園,他在發售前就修好路,還種上美麗的花木。

所以,廣采博納,借助眾人的智慧,便是李嘉誠超人智慧的源泉。

為了減少或避免決策失誤,李嘉誠說:「決定大事的時候,我就算百分之一百清楚,也一樣會召集一些人,匯合各人的資訊一起研究。因為始終應該集思廣益,排除百密一疏的可能。當我得到他們的意見後,

看錯的機會就微乎其微。這樣,當各人意見都差不多的時候,就絕少有出錯的可能了。」

長實是一家股權結構複雜、業務範圍廣泛的龐大集團公司,李嘉誠是這一巨型航母的絕對船長,但集團內部卻看不到獨斷專橫、家長制作風的影子,完全按照現代企業的模式管理。

李嘉誠擯棄家族式管理,卻又鍾情於東方民族的企業家族氛圍。他少年時接受的教育以傳統文化為主,並以儒家為核心。潛移默化,在他的公司內部自然帶有儒家色彩。但李嘉誠善於吸收新事物,又絕不人云亦云,人愛我喜,對任何事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他說:「我看很多哲理的書,儒家一部分思想可以用,但不是全部。我認為要像西方那樣,有制度,比較進取,用兩種方式來做,而不是全盤西化或者全盤儒化。儒家有它的好處也有它的短處,儒家進取方面是不夠的。」

李嘉誠對老員工是很念舊的,但對企業和人才的管理卻不拘泥於舊法。同時,他對員工的管理又極嚴厲。長實的員工說:「如果哪個做錯事,李先生必批評不可,不是小小的責備,而是大大的責難,急起來、惱起來時,半夜三更掛電話到要員家,罵個狗血淋頭也有之。」__李嘉誠的罵,不是喜怒無常的「亂罵」,而總是「罵到實處」。當然,他也有罵錯之時,但冷靜下來後,他便會找對方賠禮道歉,說明道理。

一般來說,越為李嘉誠看好的員工,受到的批評越多、越嚴厲。他們在經受李嘉誠一段時期的「錘打」之後,通常能升職加薪。

李嘉誠常說:「唯親是用,必損事業。」唯親是用,是家族式管理的習慣做法,在某種程度也表明了對「外人」的不信任。二十世紀八○年代中國內地開放後,不少潮州老家的侄輩親友,要求來李嘉誠的公司做事,很多都遭到他的婉拒。在長實系有他的親戚,更有他的老鄉,但他們都沒有因這層關係而得到任何照顧。得到重用和擢升的,大部分不是他的老鄉,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外國人。

情才並重,是李嘉誠籠絡人、打動人、留住人的一大妙招。所以,香港知名作家何文翔評論說,李嘉誠「任人唯賢,知人善任,既嚴格要求,又寬厚待人」,「李嘉誠成功的關鍵,是他融會了中西文化的精華,採用了西方先進的管理方式」。

本文取自《唯誠 – 李嘉誠全傳:從塑膠花到地產大王,李嘉誠50年的致富之道》。

精選文章:

近期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