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的思考讓職涯前途更上層樓,為企業帶來數十億

創意來自突破

1905年一個晴朗春日,瑞士某處小鎮,一位年輕的專利局人員把妻子和一歲大的兒子留在家裡,去找最要好的朋友討論一道難題。他們喜歡交流思想,話題從哲學到物理學、從藝術到電學,無所不談。就在那天早上,這位年輕的專利局人員想討論一個讓他煩惱好久的問題。

這一年來,他一直聚焦在一項十年前就開始構思的物理理論。他把這道難題的所有細節都列出來,兩個人花了整整一天分析概念,修改難題的每一個環節。隨著夕陽西下,這位年輕人得出結論:他奮鬥十年的理論完全行不通,宛如用力撞到一堵牆上。沮喪氣餒下,他宣布放棄所有探索的過程。於是,這位名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年輕人拖著腳步返家,倒頭就睡。

隔天早上,他的朋友聽到一陣急亂的敲門聲,打開門看到愛因斯坦的時候,你可以想像他的朋友有多麼驚訝。愛因斯坦連禮貌性的問候都省了,脫口就說:「謝謝你,我已經完全解開問題了!」然後,他回到家,開始動筆。接下來六週,愛因斯坦寫出人類史上極為重要的科學貢獻之一:狹義相對論。

那晚愛因斯坦的腦袋裡究竟發生什麼事?努力這麼多年,為何在他已經放棄的當下,解答突然就出現了呢?

愛因斯坦的經歷,是典型的「突破性思考」案例,這時我們的大腦會以嶄新且創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與看待世界。信不信由你,假如你曾經出現突破性思考,你的大腦肯定發生過相同的流程。

事實上,畫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與發明家湯瑪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都會精心安排、刻意運用這種思考流程。達利打盹時,會把手肘靠在桌面,以手掌心托著下巴,在手掌與下巴之間夾住一支湯匙,才進入夢鄉。當他的肌肉變得鬆弛,湯匙掉到桌上,發出聲響把他吵醒,他就會把當下浮現在腦海中的概念草繪下來。愛迪生也有相當類似的習慣,每當他坐在椅子上打盹,會在手裡握著一些彈珠,彈珠落地吵醒他時,他就立刻把當時浮現在腦海的東西寫下來。

對許多人來說,突破就像蝴蝶,美得讓人驚嘆,但飄忽不定、難以捉摸。有人認為,突破來自努力與專注,當你愈專注於所追求的突破,就愈有可能獲得突破。也有人認為,突破是自發的現象,難以解釋、無法預測。我們把這種靈感出現的時刻稱為「尤里卡」(eureka)或「啊哈」(aha)時刻,或形容它是「燈泡亮了」,純屬意外,無法誘發。還有人認為,只有幸運或非凡的人,才能獲得突破。事實上,我們全都可以產生突破性思考。

其實,突破並非意外,而是可以被誘發的成果,我們將會告訴各位要怎麼做。拜神經科學的新研究所賜,我們現在知道突破流程的運作方式,也有工具可以進入這個流程。突破就像蝴蝶,飛舞的路徑或許無法預測,但是如果我們製作出正確的捕蝶網,就可以捕捉到牠們。

先進的神經科學發現,這些看似無法預測、突發、奇異的閃現,其實是整體心智流程當中可以預測的一個部分。愛因斯坦形容突破時刻是:「以一種相當直覺的方式突然到來。也就是說,它不是透過有意識的邏輯結論而企及。」但是,這種突發閃現的思維,其實只是更長期的思考過程中引人注目的一步。而且,愛因斯坦也知道這一點,他說:「事後回想,總是可以發現緣由……直覺其實是早期智識經驗所產生的結果。」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在大腦中產生有創意的突破性思考,這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能力。我們都有創造蝴蝶的天分,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如何將這種能力發揮到極致,或是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這種能力。你需要技巧與練習,才能打造並且揮動捕蝶網。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都是對世界做出重大貢獻的突破性思考者。突破性思考推進了科學與文明,帶來現代醫療,從魔鬼氈到心律調節器都是突破性思考的產物。在家裡,突破性思考同樣很有幫助:你可以利用突破性思考找出阻擋你和人交往、建立關係的原因,或是發覺修補婚姻的關鍵。

在企業裡,突破性思考也很重要:創新的突破價值數百萬,甚至數十億。現今許多公司都會花費時間與心力,在員工的工作環境中營造創新突破的文化。那麼,員工的腦袋呢?事實上,就算員工身處在創新的組織或文化裡,如果他們的心智文化無法讓他們創新,他們就永遠不會實現潛在的突破。

在工作上,你是否被要求展現更多創意?你的職涯前途是否突然變得和創新能力脫不了關係?突破性思考是否變成你預期應該有的能力,而不是渴望要有的能力?無論你是經常產生突破性思考、想要學會掌控這項能力,或者你自認為就是沒那種腦袋,我們都有好消息要告訴你:突破性思考是每個人都可以習得並運用的技巧。

本文取自《突破性思考:22項實作練習、3種超級工具,打造脫穎而出的構想》,作者:奧麗薇亞‧福克斯‧卡本尼(Olivia Fox Cabane)、 朱達‧波拉克(Judah Pollack) 

精選文章:

近期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