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結束了。人們從各處歸來。學校開學,天氣炙熱。粗魯的司機,暴躁的孩子,煩心的家長。
結束一段感情,我很痛苦。不停地咀嚼過去,思考誰做了什麼。我試著弄明白,但這無法解決問題。過去的都過去了,一切已經結束。我注意到自己想用計畫和活動來填補空虛感。
急於走向未來,是我一貫的行為模式。放慢腳步、完全活在當下,則是我終生的挑戰。
「你整天到處團團轉,好像一隻馬蠅。」我公公常常取笑我。
「你總是列出一大堆計畫,但沒有一次可以堅持到底。」一位朋友指責我。
我不是唯一有這種行為的人。這很常見,因為「更好的下一步」是誘人的幻想,尤其眼前這一刻充滿著挑戰時。
為何稍微歇息、放鬆一下這麼難呢?莎莉.坎普頓(Sally Kempton)認為,自我對於忙碌的癡迷,其實是對於自身空虛的恐懼。
老是忙忙碌碌,可能會永遠忙不完。而且是窮忙,既沒有時間充分了解任何事,也沒有餘裕品味當下的一切。我們的文化讓我們以為,做越多越好,成就越高越棒 但是,──不斷攀升累積的壓力、焦慮、抑鬱、心臟病和癌症發病率,可不是什麼好兆頭。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幸福負責,是非常重要的事,這不單是為了自己,也為了愛我們的人、為了我們所生活的社會。
不僅為了我自己,也為了我的孫兒、我的社區,我答應要以健康平和的方式生活,讓日子充滿創意與樂趣。
我要練習少做一件事,而不是多做一件事。我要全心全意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同時處理三件事。我要學著愛護、尊重自己的身體,而不是不計一切往前衝。
這樣的練習,有助於我與當下的簡單和豐富保持聯繫。「放慢到當下的速度」,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則需要努力。如果此刻非常美好、讓人心情愉悅,那麼放慢腳步並不難。但即便是這樣的時刻,若沒有足夠長的時間來感受與品味,我們也可能錯過真正的滋味。至於面對更困難的情緒時,依然要活在當下,聽起來或許不合邏輯,但這才是聰明的做法。忠於我們的人性,包括我們破敗的角落和黑暗的地方,可以帶來深刻的療癒。人類的情緒波動來來去去,放鬆下來,讓情緒自由流動,情緒就不會構成問題。
不妨試試禪宗老師羅斯.博萊特(Ross Bolleter)提出的「當下之五環馬戲」(The Five Ring Circus of Now),這個練習帶點冒險精神,可以隨時進行。
首先,保持坐姿端正,放鬆身體,開始注意呼吸──既簡單又輕鬆。當你感覺穩定後,開始留意身邊的聲音。如果你迷失了,回到呼吸上。將注意力擴大到呼吸、聲音和身體的感覺,像是膝蓋發癢、腹部繃緊,任何正在發生的感覺。如果你迷失了,回到呼吸上。把注意力擴大到情緒,像是疲憊、悲傷、平靜,你此刻的任何心情。如果你迷失了,回到呼吸上。最後擴大到你的念頭。注意思想的浮現,但不要干涉它們,讓它們輕輕地自由來去。這是讓你在當下能放鬆休息的妙招。
星期天。我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準備前往計畫要去的地方,但這時我已經筋疲力盡了。然而,我很難放棄計畫,屈服於「我太累了」的現實。
我決定泡杯茶,坐下來享受 至少我這麼打算。但我聽到那個聲音,那個叫人崩潰的──聲音 指責我,羞辱我,否定我,把事情說得好像有多嚴重。──你應該要去,為什麼不前幾天就去呢?你真差勁,事情都做不好,你根本應付不來。我拒絕接受這種情況分析。整晚折磨自己,糾結於該不該休息,實在太浪費時間了。我要採用新方法,認真留意自己的精力,並採取相應的行動。我不能什麼都做,我不需要向誰解釋我的做法,也不必為我的決定辯護。我有權對某些事說「不」,不必因而內疚。
到底什麼是善待自己?善待自己就是,在筋疲力盡以前停下來;在情緒低落時,買自己愛吃的東西吃,聆聽能夠支持自己、激勵自己的話;做做瑜伽舒緩腰酸背痛,讀一讀床頭的那本書。
我告訴自己,就是現在,美好的那一刻,唯一的那一刻,就是現在。只要盡力,一步一步慢慢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