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銷售力是職場生存的基礎核心競爭力,職場上的銷售人員遠比行銷人員還要多,所以銷售人員在職場上所面臨的競爭,相對要比行銷人員來得多且更為直接。我看過很多的銷售課程,究其內容,大部分以強調「正面態度」及「應對技巧」為主,同時亦不斷強調銷售人員的必勝決心,還有要如何殷勤善待客戶,因此,大家對銷售人員的印象,普遍停留在「很正面,很會推銷,很會做人」的層次,認為只要能夠做好以上項目,就算是個優秀的銷售人員。
還記得剛成為職場新鮮人時,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銷售專員,或許因為家裡經營雜貨店的關係,從小就耳濡目染,所以我把銷售當成是販賣一般,每當有客戶詢問規格,就急著跟對方報價,然後秤斤論兩的攀談交情,最後結果卻大多無疾而終,或是不知所以的失去訂單。
之後我進入IBM、HP工作,在這種大型國際企業仍然靠著本能反應在做事,自己也沒覺察有什麼不對……後來有個偶然的機會,去香港參加一個策略性銷售課程,卻從此讓我對銷售的看法完全改觀,做法也徹底改變。當一個銷售個案進來,我會先分析客戶背景、專案需求、比較競爭對手後,再看看自己公司特長及資源是否能滿足客戶,等到整個都分析完,如果評估沒有很大勝算,我便會將所有的銷售動作暫緩,回到原點,靜下來重新分析狀況,再決定該以什麼樣的策略提高勝算,才會繼續往前邁進。
像這種把時間放在「能不能贏,值不值得贏,知道怎麼贏」的思考,是一種機會成本的概念展現,也是銷售人員的第一課。由於力行銷售課程所學,使我的銷售能力因此顯著提升,除了成為專案銷售的常勝軍之外,自己的商業素質也從之前的「本能反應」轉變為「策略主導」,而這對在外商工作17年的我,產生極大的助益。
為了要保有一貫的思考品質,以及維持有效的內外溝通與傳承,在後來擔任主管期間,我試著把整個銷售過程寫成一個簡易的流程,希望能幫助屬下及經銷商,在面對一個銷售專案時,能迅速分析及實行,並進而取勝。我把這整個銷售流程模組取名為WSP(Winning Selling Process)致勝銷售流程。
銷售力黃金圈

Why(動機):使用WSP致勝銷售流程會帶來以下三大特性及優點。
全面性(3C)
WSP流程是從分析客戶(Customer)、比較對手(Competitor)、了解自己(Company)三大面向,作出全面性考量的銷售計劃。試想,如果你根本不了解客戶背景──客戶為何啟動這項採購專案?專案預算多少?誰是決策者?客戶需求是什麼?專案時程如何鋪排?目前狀況如何?……又怎麼有辦法向客戶提建議書?
就算完整分析出客戶狀況,如果不了解競爭對手,也可能會做出「幫人抬轎」的事情;而即使你已經十分了解客戶及對手,若是不了解自己,或無法根據公司資源提出有效的回應策略及做法,專案也不一定會贏。所以要全面從3C(Customer客戶、Competitor對手、Company自己)來考量,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漂亮成功出擊,而WSP便是一個全面性考量的高效工具。
有效性(3R)
在愛情世界裡,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生幸福;在對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場傷心;在錯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段荒唐;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陣嘆息。而在職場上想贏,得有3R,除了要對的時間(Right Time)、找到對的人(Right People),還要做對的事情(Right Thing),只有這樣,才能將資源有效性發揮到最大。過去我曾到一個軍方單位接洽電腦採購專案,初來乍到,搞不清楚狀況,拚命向一位李中校示好,還熱心告訴他很多有關這項專案的訊息,事後才知道專案關鍵人物是位張中校,而偏偏李張不合,為了升官爭得你死我活……連客戶的政治關係我都沒掌握好就輕易出手,如此膚淺無知,結果當然是失敗收場。
可行性(3S)
WSP也具備相當的可行性,包含:簡單流程(Simple)、有效溝通(Story)、致勝策略(Successful)。
因為WSP以簡單流程模組出發,在對內外溝通時,以故事陳述較為有效;而在實際執行時,由於簡單有效、內外觀點一致,策略也易於形成共識,結果自然容易致勝成功,總體可行性大大提高。
以前我曾經對我的老闆問過這樣的話:「老闆,它牌印表機報價800萬,我們目前報價是1,300萬,請問要不要拚?」而老闆聽完後,不僅對我搖頭,還顯得面有難色學了WSP之後,我終於知道老闆那時為什麼搖頭。後來我跟老闆的對話變成這樣:「老闆,客戶年底要建立銀行徵授信系統,印表機也要汰舊換新,總共需要A3黑白500台,預算約1,000萬,它牌用低價策略報價800萬,我打算說服客戶植入網管系統,降低總持有成本,目前我已經掌握專案負責人陳科長,只要給我一個專屬工程師及測試機,我預計年底可以1,000萬贏下這案子,並完成交機驗收!」
這段話裡面包含了客戶預算、關鍵人物、客戶需求、專案時程、競爭對手、目前情況、回應策略、支援請求,自然贏得老闆的激賞與支持。日後我成為主管之後,每次只要有員工來跟我談事情,我也總是要求他們先作WSP流程,唯有如此,溝通才會有效,專案也才會成功。
本文取自《多職場五力成功方程式:跨國企業高階主管教您運用心智圖思考創造百億業績 》,作者: 陳國欽、孫易新,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