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讓今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此刻和其他時刻有別
《小王子》裡有這樣一個小小的片段:小王子第一次遇到狐狸時,狐狸告訴他,相識是需要一定儀式的,這很重要。因為伴隨著這個儀式,很多原本無關緊要的東西就會被賦予意義。好比狐狸一看到小麥,就會想起小王子的髮色。有了儀式,生活也有了期待,比如小王子每天下午四點會來,那麼到了三點鐘的時候,狐狸就會滿心期待。「儀式究竟是什麼?」小王子問道。狐狸告訴他:「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勵志作家高瑞灃在《儀式感》書中提到:「儀式就是透過需要耗費一些時間與精力的動作,來表達你認為非常重要的意願或訴求,或是透過特定的形式來體現某件事具有重要的意義。」台灣人的生活其實是很有儀式感的,除夕夜吃年夜飯,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冬至吃湯圓,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菜;還有特定時刻、行之經年的儀式,生日吃蛋糕,情人節送巧克力,聖誕節交換禮物,這一切都呼應了《儀式感》一書中所強調的:「儀式感不囿於形式,它存在的意義,就是在有限的能力與條件下,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
儀式讓內心和身外的世界建立聯繫
受到疫情影響,近年來民眾都很有感覺的是不斷上漲的物價以及調漲的費用,於是開始縮衣節食度過經濟寒冬,在2024即將到來的新年春節假期,不免需要採買年節商品和年夜飯食材,這時如果能運用儀式感來加以點綴,可以採買花材點綴裝飾家裡,貼個趣味春聯,或在紅包上寫上祝福話語,相信都是很不一樣的新年假期。如同作者高瑞灃所說:「儀式感和金錢、地位無關,不見得是多大的事,心情好的時候買花,可以增加愉悅感,心情不好的時候買花,可以讓煩惱減半。」儀式或許無法為你帶來幸運,但因儀式感而起的自覺,將使你開始思考生活,了解自己,進而重塑人生價值與意義。
儀式感讓你活著不只是呼吸,而是真正的生活!
如果沒有儀式感,那昨天和今天有什麼區別呢!能讓你過得好的不是金錢或是其他,而是你自己,儀式感是感情的催化劑,現有的日子太苦太不好看,需要「儀式感」來美化。最可怕的生活是,你完全找不到興趣,日復一日地為生存奔波,卻忘了生活是什麼樣子,很多時候儀式感是給我們一個契機去找到真實的自己。其實,生活很簡單,既然每一天都是人生的幾萬分之一,那就要過得特別而值得回憶,儀式感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用心對待看似平凡的小事,儀式感,就是讓我們的生活充滿節奏,能夠更好地提升我們的行為力。相比起心靈雞湯,儀式感將帶給你更加強烈的自我暗示,生活愈是忙碌,愈要好好愛自己。
儀式感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有儀式感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幸福感強的孩子,儀式感代表著父母的愛,在愛裡長大的孩子才能擁有愛人的力量,孩子需要的是陪伴與愛,金錢或許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唯一的條件,家裡的味道是成年以後幸福記憶的來源,很多美好的記憶都和儀式有關,像是孩子出生滿月的彌月禮盒、小學入學儀式,以及台灣人最重要的成年禮考機車駕照,代表以後行動自如,真正成年自己負責。作者高瑞灃提出「儀式感」的理論,是希望我們都能在有限的能力與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培養求好的生活品質,進而豐富自信與心胸,找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創造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用心生活,而不是拚命生存;將就的是日子,講究的才是生活。充滿儀式感的生活,才能讓平淡的日子,轉化為遇見富有格調且多采多姿的生活。本文取自《儀式感》,作者:高瑞灃,時報出版。